学术型--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代码:080501)

发布时间:2017-08-31浏览次数:1372

一、学科简介
        本学科应用物理和化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材料科学理论,进行材料结构与性能及其基础理论的研究;掌握材料的微结构、加工与宏观性能的关系,进行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制品的质量,开发新材料和新工艺。本学科的性质属于理工结合型,是连接基础学科与工程学科的桥梁。
       本专业现有教师15名,其中教授5名(含博士生导师3名)。本专业1986年获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国家973及省部委重点科研课题数十项,及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发明专利。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要求研究生具体做到: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科学实验技能培养环节;了解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新动向;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种外文书刊、技术文献,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1.材料微结构与性能及其计算机模拟;
2.纳米晶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3.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4.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5.现代材料计算与设计。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第一年用于课程的学习,至少修满30学分;从第二年开始学位论文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
类别
开课
学期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授课/组织单位 备注
 
 
 
 
 
 


1 y20146700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考试 文法学院  
y2014670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考试 文法学院
y2014680001--2014680005 硕士外语(一学期) 64 4 考试 外国语学院 备注1
y2014680001--2014680005 硕士外语(二学期) 32 2 考试 外国语学院 备注1
y2014620011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16 1 考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2
1-4 y2014620012 学术报告与讲座 16 1 考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备注3
1 y2014620005 矩阵分析 32 2 考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14620006 数学模型 32 2 考试  
y2014620218 材料相变理论 48 3 考试  
y2014620220 电子显微分析Ⅰ(衍衬像部分) 48 3 考试  
y2014620223 固体界面结构与材料性质 48 3 考试  


2 y2014680011 二外英语 64 4 考试 外国语学院 备注4
2 y2014620215 薄膜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 32 2 考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y2014620216 材料的表面科学基础 32 2 考查
y2014620217 材料的疲劳 32 2 考查
y2014620219 超导导论 32 2 考查
y2014620221 电子显微分析Ⅱ(高分辨部分) 32 2 考查
y2014620222 电子显微分析Ⅲ(成分分析部分) 32 2 考查
y2014620224 合金强化理论 32 2 考查
y2014620225 计算材料科学 32 2 考查
y2014620226 金属滞弹性内耗 32 2 考查
y2014620227 穆斯堡尔谱学与正电子湮没技术原理 32 2 考查
y2014620228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32 2 考查
补修课   B15060070 晶体X射线学 72   考试 备注5
B150600330 无损检测技术 32   考试
备注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
备注2:“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分四次进行。课程结束后第二周将“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听课登记表交学院教学科研办认证。
备注3:“学术报告与讲座”以参加学术会议(需提供参会证明)、听专题学术报告、做学术报告等形式进行。第四学期末上述材料交学院教学科研办认证。
备注4: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5:以同等学力身份录取的硕士生,及本科就读非材料、物理类的硕士生,需修读二门补修课并及格,不计学分。本科就读非材料、物理类硕士生,如本科期间修读过相应课程并合格,提交本科学习成绩单并经认定后,可以免修相应补修课。
六、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比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阅读、课题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等。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论文基本学科论点、结论应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2、论文内容应能表明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论文工作应表明作者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5、论文撰写要求文字通顺、字迹清楚、图表清晰,符合学位论文书写格式要求。
(一)文献综述报告
结合学科基本特点、培养需要和导师要求,阅读一定数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按规定格式撰写千余字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阅,在第二学期的6月底前完成。
(二)开题报告
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内容包括课题来源、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论文工作计划安排、预期效果等。经导师审阅,在第二学期的6月底前完成。
(三)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内容包括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情况,由学科负责具体组织工作。中期检查应在第三学期的11月底前完成。
(四)学术研究成果要求
每名学术型硕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至少一篇能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于提出答辩申请前一周提交到学院教学科研办。学院在进行资格审查同时,组织专家进行论文审核,通过后方受理其学位申请。
(五)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1.硕士生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研究成果要求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撰写正文不少于五万字(不含参考文献);评阅与答辩要求按照《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与提交归档论文的基本要求》、《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