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蔡明晖 教授/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79年10月10日
办公电话:024-83673081 Email:caimh@smm.neu.edu.cn
1. 学习简历
2000年09月──2004年07月东北大学材冶学院,工学学士
2004年09月──2009年07月东北大学材冶学院,工学博士
2. 工作简历
2009年09月──2011 年09月 延世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韩国),BK21博士后
2012年01月──2014 年02月 迪肯大学前沿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亚),ADPRF博士后
2014年03月──2015 年07月 迪肯大学前沿材料研究所(澳大利亚),副研究员
2015年07月──2020年12月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1年01月──至今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3.学术兼职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学会超塑性分委员会委员
(2)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aterials》-Structural materials
(3)国际学术期刊《Metals》-Frontiers in microalloyed steels客座编委
4.研究方向
(1)金属材料的梯度结构设计及先进制备技术;
(2)金属材料的组织性能控制及强韧化机理;
(3)金属材料的先进热成形技术及其应用。
5.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宝钢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项目及企业科研项目等20余项。作为科研骨干创新性地提出异构材料低温-超塑率超塑性成形、基于动态相变的非对称轧制组织控制以及相间析出协同TRIP效应超稿强韧化新技术,部分成果在山钢、唐钢、承钢、本钢等企业开展应用示范。
近5年内的代表性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Al元素对新一代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的作用机制,240万元,主要参与(校内排名第二);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层状-等轴晶和纳米析出相协同调控的温轧中锰钢超塑性机理研究,60万元,项目负责人;
(3)低碳微合金钢的多尺度结构制备及强韧化机制,2015.01-201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5万元,项目负责人
(4)河南省产学研项目,汽车用先进高强高韧中锰钢的研究和开发,30万元,子课题负责
(5)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国家项目基地成果项目,高强塑积中锰钢低温-高速率超塑性的研究,20万元,项目负责人
(6)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国家项目培育基金,压剪作用下高性能钢的梯度组织调控理论及复合增塑机制,22万元,项目负责人
(7)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国家项目培育基金,高屈服强度和高强塑积温轧中锰钢的异构调控及变形特性,15万元,项目负责人
(8)山东钢铁集团日照精品基地,高表面热轧带钢的全流程工艺优化与控制研究,98万元,项目负责人
(9)河北钢铁集团承钢,食品级马口铁(两片罐)的开发研究,60万元,第二完成人
(10)河北钢铁集团唐山不锈钢,热轧高表面质量用钢麻点及针孔缺陷的控制与研究,50万元,第二完成人
(11)本溪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冷成形用系列高扩孔钢研制开发,60万元,第二完成人
6. 获奖及荣誉
(1)人才: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入选江苏省盐城市“领军人才”计划;入选沈阳市“盛京人才”计划。
(1)教学: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荣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批东北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2项;获批首批东北大学“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1项;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本科教学工作先进个人。
(2)学生培养: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型工艺创意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东北大学创业教育教学名师;东北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vic008维多利亚优秀班导师;东北大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家。
7. 学术论文与专利
在《Scripta Materialia》、《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aterials & Design》和《ISIJ Internatioinal》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参编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1部和英文专著1部。
代表性论文有:
(1)Dependence of deformation behavior on grain size and strain rate in an ultrahigh strength-ductile Mn-bas,ed TRIP alloy, Mater. Sci. Eng. A 653(2016)35. (引用:56次) 学术贡献与创新: 位错滑移是主导的变形机制,TRIP效应对塑性贡低于4%; 超细晶中锰钢具有负的应变速率敏感性。
(2)Control of inter/intra-granular κ-carbides and its influence on overal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Fe-11Mn-10Al-1.25C low density steel, Mater. Sci. Eng. A 715(2018)25. (引用:40次) 学术贡献与创新: 采用极冷技术抑制κ-碳化物的晶界析出,改善强韧性;平面滑移是主导的塑性变形机制。
(3)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a novel Nb-Mo microalloyed medium Mn alloy fabricated by low-temperature rolling and warm stamping, Mater. Des. 30(2017) 665. (引用次数:32) 学术贡献与创新: 采用低温轧制和温冲压成形技术制备出超高强U形件;拉伸曲线具有连续屈服特征,且TRIP效应持续发生。
(4)Enhanced tensile properties of a reversion annealed 6.5Mn-TRIP alloy via tailoring initial microstructure and cold rolling reduction, J. Mater. Sci. Technol. 34(2018)1428. (引用:14次) 学术贡献与创新: 提出预处理+小压下量冷变形制备超高强韧中锰钢;明确了微观组织的遗传性演变规律。
(5)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evolution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 of symmetric/asymmetric- rolled low carbon microalloyed steel, Mater. Sci. Eng. A 641(2015)297. (引用:11次) 学术贡献与创新: 基于动态相变的非对称轧制制备出大尺寸板材梯度超细晶钢;澄清了“应变梯度+动态相变”诱发梯度超细晶组织的机理。
(6)Strain-rate dependent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interphase-precipitated Ti-Mo-xNb steels: Physical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Mater. Sci. Eng. A 729(2018)230. (引用:11次) 学术贡献与创新: Nb促进了Ti-Mo相间粒子的析出,大幅度缩短了析出时间; Nb对Ti-Mo型相间析出粒子形成的微观作用机理。
) 172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