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发动机普遍使用由高温合金、不锈钢等耐热材料加工制备的关节轴承或衬套。该类材料因无润滑功能,高温摩擦阻力大,容易引起导向叶片的运动迟滞甚至完全无法运动。此外,氧化磨损耦合则加快了传动关节的局部损耗,影响传动关节长寿命使役稳定性,增加安全隐患。而以润滑油脂及有机衬垫为代表的常规润滑方案因高温挥发或软化等问题,无法高温长期稳定服役。高温自润滑关节轴承与衬套的缺失已成为我国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的现实“卡脖子”难题。针对于此,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606所)与国内多家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开长达十年的合作,陆续开发了系列低摩擦系数的自润滑复合材料。然而,这些设计均以牺牲材料导电性、韧塑性和加工性能为代价,材料根本无法加工制备成复杂形状的各种零部件产品,高温自润滑轴承的研制难题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十四五期间,东北大学王福会教授、陈明辉教授团队与606所合作,基于合金材料的高温氧化调控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开发了金属基的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牌号RCT7),满足低摩擦系数(低运行阻力)、耐磨损、抗氧化、高韧性以及加工性能良好等综合指标,为保障我国五代机航空发动机研制提供关键材料和零部件。